你知道自己吃進肚裡的食物是從哪來的嗎?現在人不但要吃飽,還要吃巧,開始計較食材來源,很多人固定向農家訂購農產品,近兩年流行的則是直接走進農夫市集。同樣是「直接向農夫買」,農夫市集比向農場訂購多了實際挑選產品的機會,也降低買到不良品的風險。
農民面對消費者
要進農夫市集擺攤,作物必須以有機、無毒方式栽培。台灣目前約有31個農夫市集,第一個創立於2006年,位於台中的合樸農學市集以生態永續為核心,導入企業經營思維,鼓勵農民面對消費者,建立買賣行為延伸出的互動模式。
反思回歸大自然
|
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分析,進食有適當吃完和吃到過胖兩種層次,現代每7個人就有1個過胖,每年被丟棄的食物總值超過300億元。糧食短缺不再是現代社會課題,人類開始反思化學物質對地球的傷害與對身體的害處,回歸與大自然原始的共處模式,出現無毒、有機、自然農法等栽種方式。
轉型有機的瓶頸
慣行農法源於二次世界大戰後,為因應暴增人口的糧食需求,用化學肥料與農藥改變土地生態,訴求快速、大量生產。時至今日造成生產過剩,這些賣不出去的作物連拿來做肥料都怕農業殘留二度傷害土地。許多傳統農業未能轉型有機,主要基於經濟考量,有機農業成本高、收益少,是有機農產品價格較高的原因,就一瓶250毫升的苦茶油來說,可能要價450元,是量產製品的兩倍。
|
台灣有機門檻高
台灣的有機雖然引用的是廣泛意涵,指不主動使用化學物質,但需經過土壤與用水檢驗、無重金屬、農地三年休耕等高門檻,在在降低農人轉作有機意願,加上不以化學物質驅避害蟲,使得作物外型不夠美觀,也是消費者對有機產品最大的疑慮。農夫市集剛在台灣發展時,消費者嫌菜又貴又醜的現象在攤商眼中司空見慣,還曾有毒舌消費者問:「菜種得這麼醜,你是不是都在家裡睡覺偷懶?」
|
傳遞安心與情感
農夫市集販賣的不僅是作物,更大的價值是一份安心的保證與情感的傳遞,更甚者是送出對土地的疼惜,以及敬天愛物的情懷。進入農夫市集和攤商聊天,他們會大方地與你分享四季作物與栽種的樂趣與辛勞,逛完一圈,便能為他們歸納出共同點,轉作有機並走向銷售前線的農人,性格裡必然有樂觀、友善的因子。農夫市集賣的東西也許不夠漂亮,尺寸有點小,價格也不能讓人百分百滿意,但其間流動的情感值得用心收藏,無毒農產品的營養價值與安心感更難以金錢量化。
現身說法/回鄉轉有機 「至少土地乾淨」
從南投北上的茶農兼果農阿靚出身農家,原本在台北從事身心靈相關行業,九二一地震後回到家鄉,眼見地震的破壞使農地荒廢,回想起四十九歲便過世的父親,在她記憶裡,許多務農長輩都在壯年過世,體認到慣行農業不僅傷害土地,對人也有影響,於是動了轉型有機的念頭,邀約到名間協助救災的鳳如等人一同嘗試。
老鷹野兔回來了
阿靚談起轉作有機掩不住興奮之情,「土地是獨特的,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,最差的狀況頂多是種不出東西,但至少土地是乾淨的。」一開始受到母親大力勸阻,質疑她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人力與時間成本在農田裡,但土地給予的回報軟化了所有人的心,少了化學農藥與肥料的傷害,消失20年的螢火蟲再度出現,許久未見的老鷹、野兔也都回來了。
有機茶兄長敢喝
阿靚坦承,以前自家種的茶葉連家裡的兄弟姊妹都不敢喝,改成有機栽培後,大哥不僅喝得安心,還誇是冠軍茶。「土地和作物在非自然干預下才會真正快樂,做人也是」,老一輩的人感受更加深刻,慣行農業快速生產出來的作物失去原味,阿靚的母親就直說有機栽培出來的鳳梨不再刮嘴,直接吃或做成鳳梨酥都好
全文網址: 農夫市集 陪你疼惜土地 - 安心食材健康吃 - 美食報報報 - udn消費流行 http://mag.udn.com/mag/happy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93284#ixzz1y7gcJc2a
Power By udn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