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邱健程生態水產: 虱目魚+蝦子




池中捕撈到的豆仔魚,濾食水中的浮游動物及底棲的小型甲殼類。 攝影/林于凱 非報系
近幾年社會上吹起「青年返鄉種田」、「有機市集」、「直接向農夫買」的風潮;然而,從來沒聽說過什麼「青年返鄉捕魚」、「水產市集」、或是「直接向漁民買」之類的話題。在有機農業、農產履歷掀起一波波熱潮的同時,可有誰聽過,優良養殖戶?生態養殖?生態養殖是啥碗糕?
「生態養殖就是回到早期粗放、低密度的自然養殖方式。」3年多前放棄台北工作回到嘉義布袋家中,與弟弟一起從事生態養殖的邱經堯這樣說。養殖密度降低,飼料、排泄物等殘留物就會減少,也較不容易有疾病問題。即使在疾病發生時,控制水質,飼料,就能降低疾病傳播,不見得要用藥。
「人感冒時,要直接吃藥嗎?最好不要,因為藥吃越多病菌抗藥性越強。魚也是同樣道理:只要營造出一個理想的生態循環環境,讓魚靠自己的抵抗力去復原就好了,就跟人感冒多喝熱開水,增加新陳代謝一樣。」
生態養殖 要先充分曬池與養水
有機耕作的基本功是養土,生態養殖就是養水,注意水質的細微變化。

曬池-曬到土聞起來有土地的香氣就對了! 攝影/林于凱 非報系
養水之前須先確定池底的土是沒有問題的。過去如果曾經高密度的超限養殖,那麼池底的底泥多少會殘留過量的排泄物、殘餘飼料、藥劑等等,造成池底的亞磷酸根、銨離子過多。這樣的池子,一定要有幾個月的充分曬池。養殖戶常趁著冬天比較沒雨的時候,進行長時間連續的太陽曝曬。曬土要隨時觀察池底泥土濕度變化、香氣變化,要曬到表層看起來有裂隙了,但是底土還是濕潤的程度。有經驗的人,聞味道就知道了。不好的土,聞起來就是會有怪味。
生態養殖透過適量的、多樣性魚種的混養,營造出模擬自然環境的塘埤生態系統,有時也有額外的收獲。
邱家的主要經濟魚種是虱目魚,但除了虱目魚,還會混養雜食性的鯽魚、濾食性的大頭鰱、草食性的豆仔魚、肉食性的筍殼魚等功能性魚種、底層則是專門處理排泄物的白蝦,營造出一個自然的營養循環,達成生物鏈自行調控的目的。
最佳生態養殖方式,就是能夠模擬自然池塘的棲息環境,邱家也試著保留池邊的蘆葦,盡量不除草,營造出池畔的遮蔭效果,讓魚蝦有休憩之處,讓水泥化的魚塭也能更接近古早自然的養殖方式。但水質的調整、營養循環、食物鏈的平衡都是需要時間的。只有藥,不需要時間。
白蝦是池底清道夫 也是主要經濟來源

圖中2隻蝦,上面的一隻體色透明、腸道清晰可見,是比較新鮮的象徵。 攝影/林于凱 非報系
自然環境中白蝦是虱目魚塭中扮演池底的清道夫角色,卻也成為邱經堯的主要經濟來源。他對蝦子的品質控制有其獨特的經驗法則。他說,養蝦最重要的就是冷凍鏈的傳輸過程,從捕撈上來後,馬上投入冰塊做保鮮,一路到等級分選、秤重、分裝到冷凍庫冰存,都在低溫空間進行。」為了保持冷凍鏈的連續傳輸,他特別打造了自己的冷凍庫,並設置滑軌,方便入庫作業。邱經堯撈上蝦子,馬上做品質分級。他將蝦子依色澤、透光度分成3級。第1級蝦子透光度最佳,腸道明顯可見的,這一級的蝦子,就是交由強調健康食材的通路商,販售給注重飲食養生的消費者。
第2級的蝦子,撈上來還是活的,但是在運輸過程中因為緊迫而死亡,就會呈現偏白的體色(較不透明),蝦頭也會轉紅。這樣的蝦子,其實還是很健康的,但為維持一級的品質,邱經堯將這一級的蝦子剝殼做成蝦仁,配送至傳統市場。第3級的,是健康情況不佳,撈捕上岸前就死亡的。這種蝦子全身白白的,頭前方的鬚也斷裂不完整,這種蝦子就直接挑除。
另外有一級,是體型太小的,這級的蝦子將製作成蝦乾,做為親友來訪時,聊天的下酒菜。

導覽情報
‧購買水產最好還是到產地親自挑選。除了眼見為憑之外,透過生產者的講解,更能夠體會用心養殖健康食材之得來不易,在吃下口之際,也多了一分在地感受的滋味。
邱家歡迎有興趣的人前來體驗生態養殖,包含種牧草、餵草魚、起網、挑選、分裝等工作。購買、養殖體驗等資訊請上網搜尋「邱健程生態水產」或是直接來電0932350080找邱大哥


全文網址: 生態養殖 好蝦好魚滿籮筐 - 食材最前線 - 天然滋味 - udn消費流行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happy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26083#ixzz2DIQFgem1
Power By udn.com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